Good Kill(巡弋狙擊手)並不是傳統狙擊手的故事,在進到戲院前沒想過會是這種故事。

一開始會對這部片有興趣,純粹是因為Ethan Hawke (伊森霍克)。因為某人的關係,看了愛在黎明破曉時(1995年)、愛在日落巴黎時(2004年)、愛在午夜希臘時(2013)三部曲,認識了這位演員。這部又是關於UAV(Unmanned Aerial Vehicle,無人飛機 )這種美軍才有頂尖玩意的電影,身為一個不怎麼專業的軍武迷,自然要看一下。Ethan Hawke 飾演美國空軍少校 Tommy,原本駕駛F16,現在在拉斯維加斯控制Drone (無人攻擊機),高空獵殺塔利班神學士。Tommy和老婆,兩個小孩住在五光十色的拉斯維加斯,每天開車到附近的營區執行任務,下班、放假都和家人在一起。有錢賺、又有家人的陪伴,聽起來不錯吧?但是身為一個飛行軍官,Tommy不這麼覺得。每天每天的角色劇烈變化,對他心理狀況有很大的影響。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(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;PTSD),是可能的症狀。

首先談談劇中,個人不太合理的部份。F16是美國空軍的飛機,應該沒有海軍版本;有一段Tommy在跟老婆吵架的時候,說出他無法感覺到在航空母艦上帶著低油量降落的恐懼,這應該是不會發生。接著是阿富汗還有拉斯維加斯的時差問題,一處是UTC+4.5,一處是UTC-8,拉斯維加斯早上八點,不算日光結約時間應該是阿富汗下午四點半。除非Tommy永遠都是輪到好班,不然光是時差就搞死人了。兩處技術性的小地方外,對於夫妻間的感情、同袍間的相處、還有尋覓、追蹤獵殺敵人等等劇情的處理,很不好萊塢,相當的平淡甚至有點沉悶。

劇中最讓我喜歡的,是Tommy和他長官討論到家庭的部份。長官詢問Tommy家中的狀況如何,Tommy的回答是沒甚麼可以抱怨的。這種回答,充斥著滿滿的默不關心。照理來說,家人應該是最被在乎的;好也好,壞也罷,都比毫無情感、是不關己的回答來的好。上班時候是殺手,執行他心理並不認同的任務;幾小時後回家,變成要教小孩功課的好爸爸,陪伴老婆的好丈夫。人不是機器,沒辦法隨時切換自己的心情模式;必須要考慮到體內種種的化學反應,心理變化,這種看來對身體沒有甚麼危險的工作,對於心理的影響程度非常大。派駐海外的時候,週圍的人都有著跟你共同的目標:保住自己的性命,回家陪伴自己心愛的家人。同仇敵愾、相互扶持,一起撐到下次回家,戰場上發生的一切事情,都有同袍一起互相痛罵、扶持。這些都是支撐軍人熬過去的動力,但在後方飛著無人攻擊機可不是這麼一回事。你可能會因為臨時的任務而無法接小孩,老婆在家裡苦等,帶小孩去足球賽這種種雜事。戰場上身理的威脅減少了,但心理的負擔卻不知道大了多少。

Ethan Hawke 是個很多話的演員,但整部電影當中最多的鏡頭就是眉頭深鎖,遠眺天空;不然就是愁眉不展,借酒消愁。本來一切似乎都還可以忍受,直到中情局的借入,讓這些美國空軍必須違反自己的意願,從遠處獵殺手無寸鐵的潛在恐怖分子。自己隊員之間針對恐怖主義的對抗方式,也呈現了導演對於反恐戰爭的另外一種看法。殺是最快最直接的方式,但是用鮮血灌溉的仇恨種子,卻是隨時等待迸發。

這不是一部輕鬆的片,沒有太多的笑點,有的只是深沉的無奈。如同樣導演,Ethan Hawke 也有演出的Lord of War (軍火之王)一樣,看完最大的反應就是長嘆一口氣。對於國家有強烈認同的美國,可以接受不同愛國觀點的存在。而非黑即白的台灣社會呢?期待有一天也有機會看到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oveb3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