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全運會男子籃球賽,最後由台北市險勝新北市奪冠。短短的新聞稿中,提到由張智峰投進逆轉三分。

看看冠軍賽交手雙方,台北市除了毛加恩已經退休,周資華、吳岱豪不在聯盟中,其他主力通通是SBL各隊球員。冠軍賽砍下36分的陳順詳,更是本屆武漢亞錦賽中華男籃正選選手。新北市部分,一場都沒打的李學林、曾文鼎不算,有三人不是SBL聯盟成員,更有呂政儒、蔡文誠兩位正選國手,還有周柏臣、周儀翔、劉元凱這三位暑假有打瓊斯杯的球員。

這代表甚麼?對球迷來說,在非賽季還可以看到SBL球星打球,當然是相當不錯;但是對於SBL的發展來說,其實是相當不健康的。

在今年四月,SBL賽程結束,由璞園奪下四連霸。接下來有某些隊員參加瓊斯杯,還有之後的夏季聯盟、觀護盃。這些比賽提供給年輕球員磨練的機會,給選秀會上落選的球員證明自己的舞台,對聯盟的發展個人以為是正面的。

但全運會不是。

全運會由各縣市代表組成,能打到前幾名的都是陣中有SBL主力球員。這些球員來自不同母隊,在集訓時間不長、比賽強度落差很大的情況下,上場打球基本上就是憑著各自的經驗和技術。那球員為什麼要打全運會?除了人情外,獎金也是一個重點。隨手上網Google一下,根據台北市政府網站,這次男籃拿冠軍每個隊員是可以拿25萬/2=12.5萬新台幣。SBL的薪水有多少?檯面上有月薪12萬薪資上限,而之前選秀新聞稿有提到,國手月薪十萬、第一輪六萬、第二輪五萬這種價錢。

也就是說,姑且相信薪資上限真的存在,拿到全運會金牌等於幫自己多加一個月薪水。要是你是球員,一兩個星期就有機會拿一個月薪水,你要不要?我是一定會要的,而且打打球還可以順便維持狀態,賣賣人情,何樂不為?

這並不是健康的行為。球員是人不是機器,需要休息、需要針對自己的弱點做加強、需要養傷。中華隊的主力經過瓊斯杯前的集訓,到瓊斯杯、菲律賓移訓、然後亞錦賽,早就疲憊不堪,現在正是需要休息的時候。年輕球員需要在球隊裡面證明自己,而不是去跟別隊的人一起打比賽。休息,是為了在新賽季中有更好的表現。看看球迷們最熟悉的NBA,在即將開季的時候有可能去打其他比賽嗎?

這一切都是SBL缺乏計畫、甚至毫無章法所致。以去年開打的第十二季為例,球季的第一場比賽是11.22日,賽程直到十天前的11.10日才出來。這樣球員要怎樣做調整,面對新球季的挑戰?一個國家的最高籃球殿堂是這樣一個德行,我們又要如何期待球員能在國際賽中脫穎而出?全中運打工不是球員的錯,但看到球員這樣被自己的聯盟糟蹋、不被重視;直到國際賽鍛羽而歸被檢討,為他們感到不值。

想要提升國際競爭力,就一定要強化金字塔最頂端的聯賽。最高聯賽有力,才會吸引更多的小朋友投入運動中,注入更多的新血。不是人人都可以打NBA,但是CBA總可以吧?SBL如果待遇更好,又有何不可?

身為球迷,總是愛之深責之切。雖然知道有如犬吠火車,但還是希望籃球的大老們能重視這問題,好好健全我們的籃球環境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sbl 籃球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oveb3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