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個周末回學校吹球,以下是簡短的檢討&感想。

先分享兩個狀況。

狀況一

政大體育館縱深不足,是每位裁判的夢魘。尤其發底線球的狀況,更要注意防守球員是否有因此而得利。

第三節最後十秒,A隊發後場球,B隊全場緊迫盯人,B1在底下防守發球的A1,緊貼底線。A1發球後,B1往前跳起,拍撥後球被B2掌握,B2罰球圈零秒出手,球沒進。

檢討:
這次是運氣好。萬一是第四節最後五秒,兩邊差一分,然後被抄走投進逆轉兩分,球員不暴動打人才怪。在防守球員明顯因為縱深不足而得利,甚至有落地後有踩線的情況,但身為追蹤裁判的我,沒有重新發球並警告防守球員,防守方也因此得利。不光是底線,其實邊線的縱深也不足,裁判員在發球時切記切記要注意防守球員的位置。

狀況二

第四節最後十秒,A隊領先三分,擁有球權,發後場邊線球,位置在第六區的角落。B隊很明確的下達了犯規戰術,並實施全場緊迫防守。

發底線球,當時身為追蹤裁判的我是站在球員跟籃框中間,大約六區中間,是底線的位置。將球交給A1後,移動至五、六區交界之底線,注意有無犯規之情形。A1將球發給靠近六區邊線的A2,B2、B3快速移動過去,緊抱A2,這時我還有搭檔同時響哨,我宣判B2犯規,搭檔宣判A2踩線。經過討論後,確認接球時即踩線,故犯規不算,B隊球權。

檢討:

搭檔溝通問題。這次是運氣好,搭檔有主動COVER,但如果搭檔沒看到?視線被擋住?這時發球的位置比較靠近B隊的休息區,就會變成了所有B隊的球員、啦啦隊都看到了,就是裁判沒看到;本來可以直接掌握球權,變成要給對方罰球。為何裁判需要溝通,就是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。全部人都看到了,就是裁判沒看到。請自行想像後果!在這邊要特別感謝我的搭檔,這正是裁判合作精神的展現。

發球站位問題。追蹤裁判該站哪裡?如同此狀況,站位在球員和籃框中間,第六區的邊線就變成真空地帶,完全沒有人顧。這次搭檔能COVER到,是因為A隊球員缺乏經驗,全部擠在後場,所以前場完全沒有球員。但如果A隊球員全場跑動,令搭檔無法掩護到這個區域?

綜合檢討一:尺度溝通問題。

沒有哪兩位裁判尺度是完全相同,所以才需要不斷溝通。個人的吹判對於碰撞的容忍度較低,響哨頻率較高,但是搭檔卻跟我不一樣。這兩天常出現的狀況,是球員抱怨兩邊尺度不一致。但不只是我,相信每位裁判心中都認為自己是一致的,為何有這種抱怨?就是裁判缺乏溝通。同樣程度的碰撞,兩位裁判認知卻不一樣。只要一次兩邊響哨的尺度不一,馬上就會有黑哨的質疑。

真的是黑哨嗎?只是單純裁判沒有溝通。但這問題嚴不嚴重?非常嚴重。這絕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與否的問題,而是呈現出來的東西就是會讓球員、教練質疑。

這邊繼續延伸到第二點。

綜合檢討二:場面控制。

裁判和球員、教練絕對不是對立的,技術犯規的宣判,是最終的武器,但不是唯一的手段。在場上適度回應球員、教練的質疑,給他們一個解釋,相信大多數的人都可以接受。利用發球、罰球、暫停,在不影響球賽進行的情況下,和球員進行簡短、理性的溝通,會讓球員更能接受判決。

尤其是政大普遍對裁判缺乏信任感的情況下,類似的溝通更是必要。

很遺憾的,個人這點並沒有做好。不管是地政對財管,還是資管對風管,個人的吹判只是在累積球員、教練的怒氣而已。這麼說並不是要討好球隊,只是適當的對話,會讓球賽進行的更順利。

場面掌控是藝術,也是個人非常缺乏的。裁判的工作在於協助比賽順利、平穩的進行,適度的溝通絕對是必要的。

綜合檢討三:碰撞與得利不得利。

在這次的吹判當中,對於身材有優勢的球隊,在個人的吹判下往往站不到便宜。個人對於身體素質較優的球員,例如資管5、10、15號球員,在被防守球員碰撞的時候,往往因為個人對於他們身體素質的期待,認為這類碰撞對於身材好的球員沒有造成不得利的狀況,而不予響哨;但投籃就沒有命中,讓對方成功防守。然而,在防守上,身體優異的球員,輕微碰撞往往就會造成對手重心失去,而獲得哨音,取得站上罰球線之機會。

尤其是身體素質佳的球員,防守往往會嘗試封蓋,高空作業一目瞭然;然而身材劣勢球員,防守時更多的是下盤的推擠,膝蓋的應用,目的只是要製造對手稍微的重心失調。哪種難抓?個人以為是後者。

這邊想說明的是,個人會不會給身材好的球員太多的原罪?進攻時被碰撞,不會吹哨;防守時碰撞,往往就是對手罰球兩次。籃球是身體接觸的運動,但是身為裁判員是否該有這類的預期?個人以為不然。當最後尺度要修正的時候,已為時已晚,導致球賽結果風雲變色。幾個關鍵的吹判,往往就會毀了球員長時間的努力鍛鍊。

預期整個play,但是不要預期犯規。不要因為球員身體素質的差異,而先有了得利不得利的判斷。在資管的本場比賽當中,做得尤其差。

綜合檢討四:搭檔。

這裡不是要說個人的搭檔不好,不適任;而是要檢討自己給搭檔帶給了什麼。七年前站在政大體育館內,第一次吹判的時候,搭檔的學長是怎樣指引、掩護我?但是我現在又給搭檔哪些適當的指引和溝通?

個人絕不以為自己吹得好,經驗豐富;但適時給新進裁判同仁一些經驗分享,場上氣氛掌控、站位指引,尺度溝通,對於裁判本身,甚至球賽內容,都會有正面的幫助。教學相長,在和搭檔互動的同時,也可釐清自己的觀念,增加球賽的流暢度。很遺憾,這點做得最差。兩位裁判是一體的,球員在罵裁判爛的時候,大多都是罵"這場"裁判如何如何,而不是"這位"裁判如何如何。

可惜的是,個人並沒有做到適當的分攤搭檔的壓力。不在自己的責任區,不代表就沒有責任。裁判、紀錄台都是一體的,要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。不說,沒有人會知道!

於這次吹判不足的地方,個人會銘記在心;錯誤,一次就夠了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oveb3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